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茶馆
释义
茶馆

当代话剧剧本。老舍著。初载《收获》1957年7月创刊号。1958年4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6月出版单行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79年应邀赴欧公演此剧。先后收入《老舍剧作选》和《老舍文集》。该剧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演出之初,有人认为该剧“是我们文学和戏剧方面近年来一个重大的收获”(李健吾《读〈茶馆〉》),是文艺界“惹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张庚《〈茶馆〉漫谈》)。后来受政治气候的影响,演出不久即草草收场。1963年,该剧再度公演,又受到“阶级斗争”理论的冲击。直到1979年三度公演才得到中国文艺界的一致称赞和国际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国内评论家普遍认为,《茶馆》“毫无疑义地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出现的第一流作品中最前列的几个之一”(刘厚生《〈茶馆〉——艺术完整的高峰》)。外国朋友也指出:“我们以为中国的舞台艺术只有京剧或杂技,还有一些歌舞。现在才知道,中国不但有话剧,而且有这样高水平的话剧。”(《外国朋友赞〈茶馆〉》)1979年,该剧应邀赴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国作访问演出,大获成功,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奇迹”(转引自夏淳《现实主义旺盛的生命力》)。还有人将该剧译成英文搬上美国戏剧舞台。《茶馆》通过圆滑、精明的王利发对祖传字号“裕泰茶馆”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但终于无法挽回其衰落的历史,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表现了作者的唯物史观。作者在该剧中确立了一个“葬送三个时代”(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重大主题,使3幕戏分别展示出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解放前夕3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认识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该剧通过一个茶馆展示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和光怪陆离的社会众生相,使这个茶馆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缩影,这是老舍在艺术上匠心独运的结晶。这部3幕剧登场人物70多人,有名有姓者近50人。除世袭的茶馆老板外,还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卖儿鬻女的农夫,清宫里的太监,信洋教的教士,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等。人物多而有序且性格鲜明,这是《茶馆》艺术上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是由戏剧语言的高度个性化所造成的。登场人物一开口就能“闻其声知其人”,所以“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老舍《对话浅论》)。历史感、时代感、个性化语言的三位一体,是《茶馆》真实、历史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创造出众多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茶馆》还充分显示了老舍特有的深沉委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与哲理丰厚的艺术概括相结合的特征,是一部真正具有民族传统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经典作品。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48-42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