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茶花赋
释义
茶花赋

当代散文。杨朔著。初载1961年3月号《人民文学》,后收入散文集《东风第一枝》中。作者借茶花抒发对祖国及其建设者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本篇构思新颖奇巧,用诗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茶花的美丽繁茂,象征祖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以茶花年代悠久,犹有旺盛的生命力,古树发新花,象征中华古国焕发新姿,永葆青春;以茶花的栽培者花匠,象征祖国的建设者;以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国的下一代,祖国光辉的未来。杨朔运用美学上殊相与共相相互关系的原理,将一枝含露乍开的茶花作为伟大祖国的象征,新颖贴切,富有诗意。杨朔自称象写诗那样写散文。所以他的散文特别注重诗的意境的创造。本篇情景交融,诗情与哲理交辉。先由情到景,继而由景及物,再由物带人,最后由人悟理,过渡自然,无斧凿之痕。本篇结构也很见功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经过精心布局,结构谨严。始写作者久居海外,怀念祖国,想请人画一幅表现祖国特色的画,终因无从下笔而暂且搁下,宕开一笔。继写作者从海外归来,看到昆明的花“心都醉了”,着重写茶花的红艳旺盛。然后由茶花自然转向栽花的人——花匠普之江,赞美他的勤劳朴实,通过他进一步介绍茶花。最后,写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一神来之笔使文章跌宕生姿,由人又转向茶花,以小孩喻童子面花,小孩又是祖国的花朵,于是便以童子面茶花喻祖国。这样,一幅画的构思已成,与文首正相呼应。由于爱国的思想感情如红线贯穿全篇,故而收到“形散神不散”的艺术效果。本篇语言清丽、俊逸、蕴藉、凝炼,注重音律节奏,遣词用语,斟酌锤炼,有些字句很有神韵,类似诗中之“诗眼”。本篇为杨朔的散文名篇之一,常作为中学语文教材。

刘士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46-424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