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范仲淹
释义
范仲淹989—1052

宋代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天圣中,晏殊荐其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历河中府通判、右司谏,出知睦、苏2州,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及饶、润越等州。李元昊反,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耀、庆等州,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使西夏不敢进犯。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力行新政。庆历五年,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等州。道卒于徐州,谥文正。

范仲淹诗、词、文都有较高成就。名篇佳作,流播人口。诗歌注重立意,感情真实,内容丰富,风格刚健。《淮上遇风》诗:“一棹危于叶,傍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黄彻以为“虽弄翰戏语,卒然而作,兼济加泽之心,可见未尝忘也”(《䂬溪诗话》卷8)。《野色》、《严陵祠》、《牡丹》等诗,均为历代诗论家所推许,与当时的西昆体迥异其趣。范仲淹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驱。词作仅存5首,在题材方面却有新的开拓。〔渔家傲〕《秋思》写边塞穷秋荒凉景象和将士守边的悲壮情怀。瞿佑谓“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归田诗话》卷上)。〔苏幕遮〕《怀旧》意境阔大,感情深厚,谭献称之为“大笔振迅”(《谭评词辨》)之作。散文名篇《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名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古今传诵不衰。《严先生祠堂记》短小精焊,字字着力,清人王锡周以为有“节节相生之妙”(《古文小品咀华》卷4)。范仲淹主张文章“应于风化”,认为“虞夏之书,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奏上时务疏》)。他称赞尹洙“力为古文”(《尹师鲁河南集序》),自己所作政论杂文也趋向古文,但所为表、章、奏、启杂有骈偶。一生著述甚富,有《政府奏议》2卷、《范文正公文集》(一名《丹阳集》)20卷、别集4卷、补编5卷、《范文正公尺牍》3卷,今并存。宋人楼钥编有《范文正公年谱》1卷,附见于《四部丛刊》影明本《范文正公集》。

吴汝煜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61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2: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