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潜 |
释义 | 道潜 宋代诗僧。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浙江临安)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相友善。苏轼谪居黄州,曾千里往访,同游庐山。苏轼知杭州时,2人唱酬甚多。苏轼南贬岭南,道潜因诗语讥刺而得罪,命还俗。宋徽宗建中靖国初(1101),下诏再次祝发(削发为僧)。崇宁末年归老于江湖。有《参寥子集》20卷。 道潜擅长作诗,为苏轼所称赏。尝在临平道中赋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经临平作》)苏轼见后,刻此诗于石上。时有曹夫人善丹青,据诗意作《临平藕花图》,人争影写。(见《宋诗纪事》卷91引《续骩骳说》)道潜诗不事雕琢,清丽自然,意境深邃。惠洪《冷斋夜话》称“道潜性褊,憎凡子如仇。作诗追法渊明,其语有逼真处。”并举其《秋江》诗“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之句为例。又《江上秋夜》云:“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萧骚冷寂,境界浑成,皆非凡响。道潜诗在宋代很受推重。吴可《藏海诗话》称:“此老诗风流蕴藉,诸诗僧皆不及。”可见其诗是有一定影响的。 孙映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77-587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