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路1
释义
1

现代中篇小说。茅盾著。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内收《校后记》1篇。193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再版时,作者删去《校后记》1篇,增收《后记》1篇,列入“文学丛刊”。作者在《后记》中指出,这部中篇“当初因为《教育杂志》的主持人希望小说的内容和教育有点关系,所以我就写了学生生活。本来写的还是中学生,后来有位朋友以为应当是大学,我尊重他的意见,也就略加改动,使由‘中’而‘大’。”1931年“一二八”上海抗战期间,原稿毁于炮火而未能发表,1932年根据作者保存的底稿,由上海光华书局出单行本。小说描写大革命失败后,武昌某大学青年学生反对压迫,要求民主、自由的斗争。作品的主人公火薪传是“小资产阶级之士的门阀所夸耀的中庸敦厚的佳子弟”,武昌某大学的穷学生。起初他爱着同班的女同学、资本家之女江蓉,后来火薪传在船上遇到了享乐的“个人主义者”杜若,他又热恋起杜若来。因为他很明瞭对江蓉的关系完全是受从解决生活出发的下意识心理的支配,所以心中充满了消极悲观。不久,学校里引起了风潮。他目睹了“魔王团”的一部分同学被学校当局所收买而竭力破坏、摧残“秀才派”的丑态,后又受到老同学、革命者雷的帮助和影响,使他的人生态度从怀疑变为积极。“他只觉得这次新袭来的暴风雨似的斗争恰好是苦闷到绝处的他的一下当头棒”。“热血,他是有的;愤懑他是早就有的”。最后,他“乘这‘大风暴’而起”,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只有向前进。前进还有活路。”叶子铭在《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一书中概括了作品的意义:“它指出青年学生在这样黑夜的社会里,要生存就得起来斗争,这是唯一的道路。这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阮文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7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