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赵熙
释义
赵熙1867—1948

近代诗人。原名熹,字尧阶;15岁改名熙,字尧生,又字尧笙。四川荣县人。出身于世代耕读之家,其父其祖曾为乡村私塾教师。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次年连捷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1893)应聘主持重庆府府考。次年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二十一年(1895)再次应聘主持重庆府府考。事后即回荣县主讲于凤鸣书院,以侍亲育才为乐。尝自书楹联曰:“请回俗士驾,笑读古人书”。自嘲为“虮虱之民”(见赵元凯、赵念君《〈香宋诗钞〉后记》)。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五年(1899)丁母忧,主讲于东川书院。其门生中有日本人成田安辉,赵熙曾请其在书院教授日语,并到堂听讲,开旧式书院之新风。光绪二十五年(1899)母丧3年服满入京。次年朝考得记名御史,仍供职国史馆编修。二十七年(1901)返蜀主讲于川南经纬学堂。学堂除设有经史课目外,另设日语、地理、算学等新课程,并聘请日本籍教师。二十九年(1903)回京,任国史馆协修、纂修。三十二年(1906)丁父丧回籍。宣统元年(1909)回京,实授御史。次年转江西道监察御史,因敢于弹劾庆亲王奕劻、四川总督赵尔巽,为“戊戌六君子”昭雪,以直声著称。宣统三年(1911)四川掀起保路风潮,任京官保路川南代表,弹劾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出卖铁路,四川总督赵尔巽残民误国。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1912年曾暂住上海,并因周孝怀之请赴日劝阻梁启超回国与袁世凯合作。1914年全家返里,以后虽历经北洋政府及各路军阀征聘出仕,均辞而不就,以讲学卖文为生。1948年病逝。

赵熙治学,主张纵“当为上下古今之学,不为尺寸耳目之学”;横当为“大通世界之学,不为拘守方隅之学”(《香宋日记》戊戌年,转引自赵元凯、赵念君《〈香宋诗钞〉后记》)。大致以经史为主,主要致力于《毛诗》、《礼记》、《左传》及《史记》、《汉书》等。为文师法《左传》、《史记》,晚年尤重韩愈、柳宗元。论诗主张由唐宋而上溯8代。“须专精初盛唐诸人作也,其次则五古惟宜,再次乃七古。五古先作短章,取句句有意,句句精密。大抵五古须由短及长,七古须由长及短”(《致郭季吾书》)。陈衍《赵尧生诗稿序》曰:“尧生豪于诗者也。观其诗疑若锤凿甚力,而为之则乐而易。”“余所见二三百首,清奇浓淡,无不备也。”“今尧生古体极似(文)与可、(韩)子苍,而有时恣肆过之;近体极似子西、与可,亦有似子苍者。”著有《香宋诗钞》、《香宋诗前集》、《香宋词》和改良川剧剧本《活捉王魁》。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0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