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学衡
释义
学衡

现代综合性期刊。月刊,双月刊。1922年1月创刊于南京。初署吴宓主编,后增补缪凤林为副主编。第1至60期为月刊,出版第60期后曾停刊一年,复刊后改为双月刊;出版第72期后再次停刊一年;出版第75期后第三次停刊一年,其间曾成为不定期刊。1933年7月出至第79期后终刊,历时11年半,共出版79期。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为学衡杂志社主要成员吴宓。梅光迪、胡先骕,肖纯锦、缪风林等,他们当时大多为南京大学教员,且大都留学欧美,曾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故以“学贯中西”自诩。《学衡杂志简章》第一条阐明了该刊的宗旨和态度:“研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该刊从创刊至终刊,坚持用文言文,曾掀起一股复古之风。创刊号发表梅光迪的《评提倡新文化者》、肖纯锦的《中国提倡社会主义商榷》等文章,诋毁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改革,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他们反对以白话代替文言,反对语文合一,尤其反对用白话作新诗,曾经成为封建复古派在南方的主要言论阵地。鲁迅和新文学倡导者,对他们进行过猛烈的批判。刊物设有“通论”、“述学”、“文苑”等栏目,其中“文苑”除发表旧体诗词外,还刊出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发表在刊物上的部分文章,如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等人的译著,颇有学术见地和史料价值。

朴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02-400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