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赋篇
释义
赋篇

《荀子》篇名。原有10篇,现存《赋篇》中包括《礼》、《智》、《云》、《蚕》、《箴》5赋及《佹诗》、《小歌》共7部分。5赋形式相同,都是先问后答,前半段以4字句形容某种事物状态,后半段用反诘句或直陈句解释说明。通篇用韵而略有变化,句子整齐而间有错落,对所咏事物的形体和作用,以夸张而委婉的笔法摹写,处处采用拟人法或喻以他物,句句双关,逗人揣测,意趣盎然,最后才点破题面,有如后世之灯谜。例如《箴赋》前半段说:“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能连衡。下复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蚕赋》、《云赋》表达方式也是如此。《礼》、《智》2赋则把抽象的礼与智描写成具体事物,形容其功能和作用,几乎可以捉摸,随处能见。这与荀卿隆礼重智思想是一致的。荀卿5赋,开后世咏物赋之先河。《佹诗》在5赋末,“佹诗”意即讥评讽刺之诗,体现荀子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尖锐批评。开头就说,“天下不治,请陈佹诗。”接着历数种种黑暗混浊现象进行控诉:“天地易位,四时易乡,列星陨坠,旦暮晦明。……道德纯备,谗口将将。仁人绌约,敖暴擅强。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比干见刳,孔子拘匡。”沉痛、急切、坦诚,情绪与屈原《离骚》、《九章》相通。不过荀卿并不绝望,而是相信圣人拱手而治的时代不远了。《佹诗》虽名为诗,但整齐中又有参差,用韵亦时有变化,故仍属赋体。《小歌》在最末,作用与楚辞中的“乱曰”相同,是乐章的尾声,用以总述前意,与《佹诗》应是一体。全用4字句,而以“矣”、“也”为句尾,咏叹色彩更浓。这首歌又见《战国策》和《韩诗外传》,标名“赋曰”,故有人称之为《遗春申君赋》,可见当时诗赋尚未截然分开。

谭家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14-571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