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赋比兴
释义
赋比兴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其后,《毛诗大序》又将“六诗”改称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今人多依唐代孔颖达“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及“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毛诗正义》)之说,认为赋、比、兴与风、雅、颂不同,乃是从《诗经》中归纳出的3种重要表现方法。

所谓“赋”,即直接陈述叙写。历代学者对此的看法比较接近。如汉代郑玄讲“赋之言铺”(《毛诗正义》引);晋代挚虞讲“赋者,敷陈之称也”(《文章流别论》);宋代朱熹讲“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诗集传》)。所谓“比”,即譬喻。历代学者对此的见解也较少分歧。汉代郑众讲:“比者,比方于物。”(《毛诗正义》引)晋代挚虞讲:“比者,喻类之言也。”(《文章流别论》)南朝刘勰讲:“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文心雕龙·比兴》)钟嵘讲:“因物喻志,比也。”(《诗品序》)宋代朱熹讲:“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集传》)关于“兴”的涵义,历代学者的解释则各有侧重,不尽一致。挚虞讲“兴者,有感之辞也”(《文章流别论》),着重于散调“兴”的情感触发的意义;刘勰讲“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在肯定了情感触发意义的同时,又强调了其含义隐微的特点;钟嵘讲“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诗品序》),所重者则在其含蓄不尽的效果;宋代李仲蒙讲“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胡寅《斐然集·与李叔易书》引),突出了外物与情志的沟通;朱熹讲“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更重视的是“兴”以物象作为发端提起下文的作用;现代朱自清则主张:“兴有两个意义,一是发端,一是譬喻”。综汇前人的意见,大致可以认为:“兴”是以特定物象作为诗的发端提起下文;而下文所抒发的情感正是由这物象所触发的,与这物象存在着内在的隐微的联系;它可以造成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鉴于中国古代抒情诗发达的实际情况,历代诗论家往往对“比”和“兴”二者更为重视,常将“比兴”并称。刘勰写作《文心雕龙》就曾专立《比兴》一章,集中探讨了“比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唐代的陈子昂、白居易等诗人,更把“比兴”与美刺联系了起来,借标举“比兴”而强调诗歌应有现实的社会政治内容。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13-571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