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发表与反响
释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发表与反响

现代文学活动。五四运动前夕,《新青年》同人在进行“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的同时,向陈腐的、反动的封建文学发起猛烈的进攻。继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之后,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他提出文学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谄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两千年的封建文学,不仅反对其形式上的毛病,而且着重反对其“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思想内容。他并且将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进而“革新政治”的“利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较之胡适的以文字形式为中心内容的文学改良“八事”,要广泛和彻底得多,对于封建文学的攻击更为勇猛。该文发表后得到新文学阵营的响应。钱玄同在写给《新青年》编者的一系列公开信中,猛烈抨击旧文学,指斥一味拟古的骈文、散文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提倡白话文,主张“言文一致”。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对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表示“同意”,不仅反对几千年以来的封建文学,而且“不认今日流行之红男绿女之小说为文学”,还提出破旧韵造新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等一系列具体倡议。1918年5月,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向几千年吃人的封建制度发出愤怒的控诉和严厉的批判,更将文学革命运动付诸创作实践并推向高潮。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41-344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