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红楼梦1
释义
红楼梦1

清代长篇小说。曹霑(号雪芹)著。曹雪芹祖籍辽阳(今属辽宁),先世本为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意为奴仆)。清朝统一中国,曹家逐渐成为官僚世家。其祖父曹寅是当时名士,久任江宁织造,在康熙朝显赫一时。曹寅卒时,曹雪芹还未出生,但自曹寅开始的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家庭传统,对曹雪芹的文学才能的萌发与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雍正初年,受封建王朝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革职,抄没家产,曹家从此衰败,十余岁的曹雪芹随家由江宁迁回北京。到乾隆朝,曹家已是败落不堪。晚年移居西郊后,曹雪芹更是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由于经历了家庭的重大变故,曹雪芹愤世嫉俗,蔑视权贵,嗜酒狂狷,豪放不羁。独特的身世对他写作《红楼梦》有着深刻的影响。《红楼梦》成书于曹雪芹的晚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写作过程异常艰苦,创作态度十分严肃。

《红楼梦》全书120回(一说为110回),80回以后的手稿在作者亲友传阅时“迷失”,只流传曹雪芹所写的80回文字,后经他人增益(或说补写)40回,补足120回之数。

《红楼梦》描写两个封建贵族家庭—荣国府和宁国府的盛衰,着重刻划他们的腐朽、没落。其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在具体情节中,又生动地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以高超的艺术力量,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实际上又是对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艺术批判,从而展示出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荣、宁二府,是由少数主子和数百个奴婢所组成的封建贵族大家庭,享受作乐几乎成为这两个家庭主人们日常大事。他们穷奢极欲,暴殄挥霍,花银子就象淌水似的。农村老妇刘姥姥参加贾府“螃蟹宴”后,说置办这一桌席所花费的银钱够“庄稼人过一年了”,但这在贾府只是一次小小的宴集,比起贾母过生日的豪华消费来,真有小巫、大巫之别。书中描写宁国府贾珍之媳秦可卿死后出殡,各色执事,陈设百处,浩浩荡荡,竟然如“压地银山一般”。书中描写贾宝玉的姐姐贾元春(王室贵妃)回家省亲,其排场之大,花费之多,就连这位贵妃本人也说:“太奢华过费了”。贵族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地租,当时农村凋弊,又时常遭灾。宁国府有八九个庄园,有一年其中两个庄园受灾,那个收成较好的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到宁国府交租,除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之外,还有大量贡物,但是也只达到预计交纳的一半。以致宁国府主人贾珍说:“这够做什么的?”这番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困境:残酷的剥削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生产力反过来难以满足贵族地主的挥霍,最终又反映出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摇摇欲坠。

荣、宁二府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是其衰败的原内之一,内部的争斗、倾轧,则是其走向衰败的另一个原因。在这两个“诗书簪缨”的贵族世家之中,父子、夫妇、兄弟、妯娌、婆媳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就连奴婢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常常同主子之间的勾心斗角联系在一起,相互呼应,此伏彼起,比比皆是,日日发生,“一个个都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曹雪芹以他杰出的艺术天才,活脱脱地描写出这种矛盾,使人感到他所刻画的家庭小世界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正是社会大世界中人际矛盾的真实反映,也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你欺我诈的生动折光。

《红楼梦》描写的贵族家庭中又充满着压迫和反抗。荣、宁二府里生活着一群被奴役、被压迫的丫头,她们大抵是被卖入贾府的穷苦人家的儿女,或是贾府原有奴仆的女儿,即所谓“家生子儿”,她们没有人身自由,实际上是供主子驱使的工具,她们不时还会遭到残酷迫害。有迫害就反抗,书中所写的晴雯、鸳鸯和司棋,就是丫头中具有反抗性、并且是十分强烈的代表人物。她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进行悲剧性的抗争。在黑暗沉沉的贾府,她们的抗争犹如惊雷,实际上成为小人物“作反”的榜样。

《红楼梦》中描写压迫与反抗的中心事件,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意义,既是全书批判封建主义倾向的有力体现,反过来又深化了全书的批判封建主义的倾向。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对封建科举制度、官僚制度、伦理制度等等,几乎都有异议,都予以不同程度的谴责。他厌恶世俗男子,亲近他认为“清爽”的女子,因此他又是那些具有反抗性格的奴婢们的重要支持者。他要求尊重个性,平等待人,要求并争取婚姻自主,他是一位闪烁着具有时代特点的朦胧的新理想的叛逆者。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则成为贾宝玉的“同道”。书中写道:无论是贾宝玉蔑视“仕途经济”,还是厌恶“峨冠礼服”,痛斥“国贼禄蠹”等,林黛玉都能理解并支持,对贾宝玉的“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反抗性格特征,也只有她最能理解。在时时刻刻产生恶行与丑闻的贾府,他们坚持自己的品格,相互体贴,相互爱慕,终于成为“心灵默契”的爱河伴侣。因此,他们的爱情不仅是在自由相爱这点上和封建婚姻制度违忤,而且是在很多生活观点和思想意念上与封建主义相逆。他们的爱情不只是反封建的爱情,而是封建叛逆者的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摧残。贾府的家长们选择了薛宝钗作贾宝玉的妻子,这也是出自书中所写到的贾、史、王、薛四个家族的整体利益。这四个家族本就联络有亲,一荣皆荣,一损皆损,贾宝玉的祖母来自史家,母亲则本是王家的小姐。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就形成了更完整的裙带图。当然,这一选择最根本的还是由于薛宝钗思想性格符合封建主义的规范。按曹雪芹原来的描写,林黛玉“泪尽而逝”,即在压抑下去世,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封建家长们的目的达到了,但精心设计的贾薛婚姻,终究也是一个悲剧,是封建主义“浪子”和封建主义“淑女”之间有着明确的思想分野的悲剧,“纵然是齐眉举案,倒底意难平”。贾宝玉最后离家出走,“悬崖撒手”,以这样绝决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封建主义的最后反抗。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它的描写就象生活本身那样深厚、丰富、逼真、自然,后世评论家说它犹如把生活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生活群山。它的文学语言纯净、传神,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的艺术结构纵横交错,而又主次分明;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因此,阅读《红楼梦》,犹如置身在壮阔的生活河流中,并且获得极高的美学享受。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实际上指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一部空前的小说巨构。

《红楼梦》尚未最后定稿,就以抄本形式在读者中开始流传,并形成了独特的影响。早期的抄本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仅到80回,附有作者亲友“脂砚斋”和“畸笏叟”等人的批语。但流传至今的早期“脂评本”都不足80回,有16回本(“甲戌本”),43回又两个半回本(“己卯本”),78回本(“庚辰本”)。民国年间有正书局印行的80回本,是经过后人整理加工的“脂评本”。《红楼梦》最早的印本出现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题名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由程伟元、高鹗主持印行,世称“程甲本”,共120回。前80回的文字与若干内容与“脂评本”有所差异。据书前的程伟元序,后40回是他“竭力搜罗”所得。但据高鹗的亲友张问陶说,此后40回为高氏所补。今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但程、高所印120回本中的后40回,实有与前80回原著精神违背之处,如写贾宝玉中举和贾家复兴,即是明显的例子。

自清末民初以来,研究和评论《红楼梦》的论著层出不穷,形成一门学问,叫做“红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早期“脂评本”纷纷被印行出版,研究论著大量产生,是“红学”史上空前的繁荣时期。打倒“四人帮”后,又陆续成立了红楼梦学会、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出版了《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对《红楼梦》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自《红楼梦》问世之后,其续书、仿作、改编就不断涌现,近年来,北京大学出版社已陆续出版了“红楼梦资料丛书”,专门辑刊续书与仿作。多集电视连续剧与电影《红楼梦》的上演,成为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大事。从清代到今天,《红楼梦》已被译成英、日、法、俄、德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字,出版过许多次,并使其真正成为为全世界所共有的宝贵遗产。

邓绍基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99-250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