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日2 |
释义 | 红日2 当代长篇小说。吴强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7月初版。列入“解放军文艺丛书”。该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的几个重要而联贯的战役。作者亲身参加过这些战役,当时在心里就有了《红日》的故事经脉和大体轮廓,随即开始了创作的准备工作。1953年、1954年他连续写了《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和《养马的人》两部中篇小说作为练笔。经过长时间的充分酝酿,直至1956年春正式动笔,次年定稿。小说从两次涟水战役解放军退守写起,以英雄部队沈振新军及其所属刘胜团、石东根连、秦守本班为描写中心。面对涟水受挫于国民党军“主力中的主力”整编74师的严峻局势,全军上下一度笼罩的愤懑、急躁情绪,在总结经验和大练兵中化为坚决消灭74师、报仇雪恨的精神力量。经过全歼李仙洲部数万敌军的莱芜战役,士气更加振奋。最后,在孟良崮战役中聚歼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74师,从根本上改变了华东战场上的形势。作品中塑造出解放军一系列英雄形象。坚毅果断、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对部属既严厉又慈爱的军长沈振新;平易近人、乐观幽默、有政治家风度的副军长梁波,是各具个性的优秀高级指挥员形象。纯朴坦率、心直口快,因求战心切眼光有时狭隘的团长刘胜;粗犷豪爽、作战勇猛而又幼稚浮躁的连长石东根,是性格丰富的成长中的英雄形象。在国民党军将领中,优柔寡断的副司令官李仙洲、凶狠残暴的师长何莽、特别是骄纵狂妄、刚愎自用的74师师长张灵甫也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作者以宏观鸟瞰和局部细致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各有特色地描绘了3次声势浩大,悲壮激烈的战争场景。在3次战役之间,也描写了部队的日常生活场面,人民群众的拥军支前活动,后方医院的宁静气氛,军首长以及普通干部、战士的爱情生活,从而展示出宽广的生活画面。小说“并不只是写出了一个普通的战场,一支普通的军队,一次普通的战役,而是把这一切方面, 一切生活场景以及一切身临其境的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自然而细密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采斑斓的历史画卷,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宏伟卓绝的革命战争史诗当中的壮丽的一章”。(冯牧:《革命的战歌,英雄的颂歌》)该小说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作中国5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作者曾于1959年、1964年和1978年作了3次修改。出版有英、日、朝鲜、缅甸、越南、蒙古6种文字的版本,并于1961年被改编为电影。 张先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75-247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