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扬雄
释义
扬雄前53—18

汉代学者、文学家。扬雄或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年少时好学,喜博览而不事章句。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自甘淡泊,不慕荣利。40岁后,始由蜀郡至京师。汉成帝阳朔年间,被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除给事黄门郎。历事成、哀、平三朝,不得升迁。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受人牵累,将被捕,可是跳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中大夫。扬雄学问渊博,兼长经学、小学和辞章。他一生著述颇丰,哲学方面模仿《周易》而成《太玄》,模仿《论语》而成《法言》;语言学方面有《方言》;文学方面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

扬雄早年即以辞赋闻名。他最钦服同郡司马相如的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其著名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等赋就是摹拟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而写的,内容上同样以所谓“京殿苑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为表现对象,对宫室的富丽,苑囿的浩大,田猎的壮盛,祭祀的隆重铺张扬厉,对皇帝的奢侈腐化婉曲地进行了讽谕,艺术上同样表现出文辞华丽奇伟,结构“闳侈钜衍”(《汉书·扬雄传》)的特点。不过,由于扬雄才高学博,毕竟还能独成局面,在因袭模拟之中,写出自己的特点,从而在辞赋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后人将“扬马”并称。扬雄还有几篇抒情言志的赋作,如《解嘲》、《解难》、《逐贫赋》、《酒赋》等。《解嘲》形式上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表达自己甘于寂寞,写作《太玄》的志趣,揭露了当时贤愚不分,人才受到压抑的黑暗现象:“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辞气慷慨而愤郁。《逐贫赋》也是一篇抒写牢骚之作,赋中将“贫”拟人化,质问“贫”为什么总跟着他,经过“贫”的解释,作者决心长与贫居,“终无厌极”,表示了安贫守道的志向。全文用四字句写成,构思新颖,形式活泼,别具一格。《酒赋》托物咏志,主旨也是倾诉内心的怨愤不平。《解难》与上述各赋均异,它是作者针对世俗人批评其《太玄》过于艰深而作的辩驳,语言坚定,不容置疑,表示出对自己著作的自负。另外,扬雄还模仿屈原楚辞,写有《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等作品,今存者仅《反离骚》一篇。

扬雄晚年对辞赋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辞赋结尾的讽谏是没有力量的,真正吸引人的是铺张的描绘。“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讽,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汉书·扬雄传》)他认为作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又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法言》)的观点。这些看法,对后世发生了一定的影响。扬雄的散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单篇如《上书谏勿许单于朝》、《答刘歆书》,著作如《法言》,就都为后人所称道。

扬雄的辞赋与散文,以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辑最为完备。

叶君远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