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谌容 |
释义 |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原名谌德容。生于湖北汉口,祖籍四川省巫山县。谌容童年和少年时代随全家在武汉、成都、北平等地断续念了小学和初中。重庆解放后,她先后在西南工人出版社和西南《工人日报》社工作。业余自学高中课程,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大学毕业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音乐编辑及俄语翻译。1962年转到北京市教育局,病休待分配,其间阅读许多中外文学名著。1963年7月到山西汾阳县乡下农民家寄居体验生活1年,回京后尝试话剧创作。1969年下放到京郊通县农村插队。1972年冬开始创作反映农村干部群众抵制“包产到户”的长篇小说《万年青》。1973年春调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坚持业余创作。 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处女作《万年青》。次年她再次去山西乡宁县体验生活,开始创作另一部描写农村县、社干部围绕“学大寨”展开激烈斗争的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197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5月她的描写老干部命运的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在《收获》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受到茅盾表扬,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春,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在《收获》上发表,使她蜚声文坛,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1等奖,被译为法、英、乌尔都等文本在国外发行。她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83年公映后先后获金鸡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 1980年至1983年,她又接连发表了中篇小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短篇小说《烦恼的星期日》、《周末》、《玫瑰色的晚餐》、《褪色的信》、《关于仔猪过冬问题》、《弯弯的月亮》等以及一些散文。其中描写农村干部巧妙抵制上级领导极“左”错误的《太子村的秘密》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期间她的作品集出版的有:《永远是春天》、《谌容小说选》、《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谌容集》等。1984年至1989年,谌容继续发表中篇小说《错,错,错!》、《散淡的人》、《献上一束夜来香》、《懒得离婚》、《得乎?失乎?》和短篇小说《减去十岁》、《大公鸡的悲喜剧》、《一个不正常的女人》等。其中,《减去十岁》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十年浩劫给社会各阶层人们所造成的变态心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懒得离婚》表现一个虽然家庭不理想也凑合过而懒得离婚的男子的苦闷心态,获1987年—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55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