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刘知几
释义
刘知几661—721

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彭城(江苏徐州)人。少年即习史书,武则天开耀二年(682)中进士,授获嘉主簿。当时酷吏横虐,滥杀无辜,刘知几作《思慎赋》以讽时事,凤阁侍郎苏味道、李峤以为“陆机《豪士》所不及”。长安年间,迁左史、凤阁舍人,兼修国史。唐中宗景龙初年,转太子中允,依旧修国史。再迁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等,皆监修国史。刘知几以为长官过多,“十羊九牧”,意见不一,提出有“五不可”,要求辞去史官之职,未获许可。删修《武后实录》时,武三思不许有所改正,刘知几意向不能发挥,遂著《史通》内外49篇,讥评古今,评论史策之体,太子右庶子徐坚认为“居史职者宜置此书于座右”。刘知几自负史才,以为时无知己,遂将修国史之事交付著作郎吴兢,而别撰《刘氏家史》15卷,《谱考》3卷,考证汉朝刘氏为陆终苗裔,而非尧之后,学者服其渊博。唐睿宗景云年间,迁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依旧修国史。唐玄宗开元初年,迁左散骑常侍,仍修国史。开元九年(721),长子刘贶为太乐令而犯事配流,刘知几向执政者申诉,触怒玄宗,被贬安州别驾,当年辞世,时61岁。

刘知几掌知国史近30年,撰述丰富,颇受时论称许。他以为史学家须有才、学、识“三长”,尤以史识为重,强调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有所畏惧。曾参与修撰《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撰写《太上皇实录》10卷,还参与修撰《高宗后修实录》、《则天皇后实录》。在经学方面,曾提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易》无子夏传等新说。《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30卷,但未见传本。《全唐诗》卷94存诗1首。《全唐文》卷274载文12篇,《唐文拾遗》载文2篇。

刘正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0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