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三立 |
释义 | 陈三立1853—1937 近代诗人、散文家。字伯严,号散原。义宁(今江西修水)人。光绪八年(1882)中举。十二年(1886)中进士,任吏部主事。其父陈宝箴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四年(1898)之间任湖南巡抚期间,锐意改革,推行新政。陈三立亦曾尽协助参赞之力。戊戌政变后,陈氏父子均被革职。光绪三十年(1904),陈三立与李有棻共同创办江西铁路公司,兴建南浔铁路,并先后担任过该公司协理、总理、名誉总理等职。三十四年(1908),与汤寿潜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商办铁路公司。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1933年迁居北平,郑孝胥和罗振玉尝劝其去伪满洲国,坚决拒绝。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保持了民族气节。陈三立诗文皆工,尤以诗人著称,是“同光体”诗派之领袖。生平最崇拜宋代诗人黄庭坚。“论诗最恶俗恶熟,尝评某也纱帽气,某也馆阁气。”(《石遗室诗话》)郑孝胥以为其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后之作,“尤有不可一世之概,其源虽出于鲁直,而莽苍排奡之意态卓然大家,未可列之江西社里也”(《散原精舍诗叙》)。梁启超也说:“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著有《散原精舍诗》2卷、《散原精舍诗续集》3卷、《散原精舍诗别集》1卷、《散原精舍文集》17卷。 郭延礼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9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