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论主观问题
释义
论主观问题

现代文学论文。邵荃麟作。初载《大众文艺丛刊》1948年12月第5辑《怎样写诗》。文章批评舒芜的《论主观》把“主观”提高到最主要的决定地位,是否定了唯物论哲学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则;把人类历史说成是主观作用的历史,是抹杀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发展的学说。主观论者是主观主义、唯心论。主观论者用人类求生存的欲望来解释社会发展史,抽去了社会的具体过程,把人类历史解释成保卫和发展的生存斗争。他们的“中心错误”是用“生存斗争代替了阶级斗争”。文章认为在作家的主观中,“思想意识”是最基本的因素”。作家创作离不开感受,但不能象主观论者那样片面地把感性作用提到比思想认识更高的地位,尤其不能把主观精神扯到“生命力”之类生物学的问题上去。同时,作家的主观必须“从思想基础的阶级关系上去认识”。“对于小资产阶级作家的要求,不能单纯是强烈的生命力突击力等等,更不是其原来阶级意识的强烈表现,而是希望他们能够逐渐摧毁其原来的思想,感情,进而取得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这才能创造出现实性更强烈的艺术作品。这即是思想改造,要从一个阶级移向另一个阶级。主观论者似乎也很强调阶级,但抽去了历史中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实际是反对阶级论。胡风等所谓的自我斗争是主张作家和人民的一种对等的迎合和抵抗的斗争,而我们要求小资产阶级意识必须无条件投降无产阶级。

文章强调作家的主观必须在客观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和提高,必须在实际行动上真正为工农兵服务。而主观论者却认为问题不在于与群众结合和斗争实践,而在于抽象的主观精神,人格力量,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文是批评《论主观》的一系列文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7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