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士不遇赋
释义
士不遇赋

汉赋。董仲舒作。见于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卷30。作者虽以提倡独尊儒术而名重一时,但仕途并不得意,仅先后出任胶西王和江都王相,且遭到公孙弘等的妒忌,不免有才华难以施展之感。不过,董仲舒在《士不遇赋》中所悲叹的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命运;“屈意从人,悲吾族矣”。赋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严重不满:“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在这样的世道中,“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士大夫与末俗存在着矛盾:“末俗以辩诈而期通,贞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繇怀进退之唯谷。”然而士大夫明知处世艰难,仍洁身自好,“孰若反身于素业,莫随世俗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不如复心而归一善”。作者充分阐发“悲吾族”这一主旨,表现出封建士大夫的群体意识,因而引起后世文人的强列共鸣。《士不遇赋》模仿骚体,但不全用“兮”字,显然受到文赋的影响。《艺文类聚》所载本文似为节录,不是全文。

钟兴麒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0-20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7: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