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秦牧
释义
秦牧1919—

当代作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县人。归国华侨。他生于香港,其父为裁缝,母为婢女,幼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度过。从小喜欢动物和大自然,酷爱文学。1932年回国后,在澄海、汕头等地读中学,高中时开始发表文章。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韶关、桂林、重庆等地工作,担任过教师、编辑、参加过抗日救亡运动和大后方的民主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香港度过3年职业写作生活,1946年出版《秦牧杂文》,内容多为揭露时弊,以笔力雄健,文锋犀利见长。广东解放前夕,进入东江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并被选为历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此同时,他主要潜心于散文创作,格调较之解放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内容上由重在揭露变为以歌颂为主;写法上由对某一具体事物议论转为环绕一个中心旁征博引;语言上由尖锐犀利转为明快流畅,并竭力提倡通过知识性、趣味性的手段,达到剖析事理、寓思想、理想和教育于谈天说地、闲话漫笔之中的目的。先后出版《贝壳集》(1958)、《星下集》、《花城》(1961)、《潮汐和船》(1964)等散文集和由散文笔法写成的文艺论文集《艺海拾贝》(1962),以及中篇小说《黄金海岸》(即《远洋归来》)等。发表于1961年的散文《社稷坛抒情》,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写起,介绍了“五行”的观念,思接千古,浮想联翩,被评论界认为是他的“奠基之作”;《土地》则阐发了如何保卫土地、建设土地的严肃主题,描绘了中华民族对土地——母亲的亲切感情,被称之为“扛鼎之作”。《花城》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广州的花市。《潮汐和船》则引导人们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发生赞叹。他的散文熔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轶闻趣事,民俗俚语于一炉,既有趣味,又富哲理,能使人耳目一新,既长知识,又获得“愉快和休息”,很受人们喜爱。粉碎“四人帮”后,搁笔10年的秦牧,重新焕发了创作的青春,先后汇集出版了《长河浪花集》(1978)、《长街灯语》(1979)、《晴窗晨笔》(1981)、《秋林红果》(1983)等集子;儿童诗选《巨手》(1979)、童话集《蜜蜂和地球》,以及《世界文学欣赏初步》、《世界文学欣赏》等论著。1979年,秦牧的童话《雏鸟出壳的故事》获《儿童文学》1977—1979年创作荣誉奖。粉碎“四人帮”后,任广东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副主编,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等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秦牧专集》(林湮编辑),汇集了有关秦牧的生平、创作和研究他的资料,可供查考。

赖南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6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