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九辩
释义
九辩

《楚辞》篇名。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此篇是宋玉“闵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明代焦竑《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则认为是屈原作。今人多从王逸说。关于“九辩”的释义,王逸谓“辩”为“变”;王夫之《楚辞通释》:“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离骚》中所谓《九辩》指夏乐名。宋玉运用这种古乐调抒发其“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和“宁处穷而守高”的志节。从《九辩》可以明显地看到对屈原作品模拟的痕迹,但在艺术上仍有其独创性,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如开头一段:“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种对秋景而感伤的情绪,成为我国诗歌中传统的“悲秋”主题,这是宋玉在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从而获得“屈宋为词赋之祖”的称誉。明代王世贞评价说“宋玉深至不如屈,宏丽不如司马,而兼撮二家之胜。”(《艺苑卮言》卷2)

祖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4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