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四渎
释义
四渎

民间信仰与民间传说中的四位大河神。《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它起源于古代原始信仰中的河流崇拜。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古代黄河入海的一条河道,今已堙)都是独流入海的大川,因而成为河流崇拜的象征与代表,早在周代便已由天子祭祀,以后更正式与五岳并列,设立了专门的祭祀制度,并不断加封。周时位比诸侯,唐朝封公,宋代封王,明代去掉封号,但祭祀不变。它虽带有自然崇拜性质,但在民间传说中早已将其人格化、社会化。长江神按地区有奇相(四川)、湘君湘夫人(楚湘)、伍子胥(吴越)以及震蒙氏之女、水府三官、屈原、金龙大王柳毅、杜十姨、大姑小姑、孚佑王、陆圭及其三女、岱石王、萧公爷爷、晏公爷爷等多位;黄河神泛称河伯,或指实为冯夷(又作冰夷、无夷)、禺强、吕公子、巨灵、陈平、泰逢氏、金龙四大王(谢氏兄弟纪、纲、统、绪四人)、黄大王(名守才、字英杰、号对泉)等,亦称河侯或河阴圣后。淮河神一说为唐代的裴说,民间传说则广泛传为无支祁(又作无支奇),状似猿猴。济水神有说是伍子胥。历代对四渎神的封号分别是:江渎为广源王,河渎为灵源王,淮渎为长源王,济渎为清源王。

李稚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5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