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铉 |
释义 | 徐铉917—992 宋初文学家。字鼎臣。广陵(江苏扬州)人。十岁能属文,及长,与韩熙载齐名江南。谓之“韩徐”。起家为吴校书郎。后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元宗时,知贡举。历太子谕德、知制诰、中书舍人。后主李煜时,除礼部侍郎。累官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等职。 宋开宝八年(975),宋师围金陵。徐铉奉李煜命使宋,欲以口辩,说宋太祖赵匡胤罢兵,不果。同年,南唐亡,徐铉随李煜降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纷集,徐铉援笔无滞,众服其能。军还,加给事中。太平兴国八年(983)为右散骑常侍。奉命与汤悦同撰《江南录》。后迁左常侍。李煜下世,徐铉奉宋太宗命撰碑文,有云:“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媪之谈;始劳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宋太宗叹赏不已。后吕祖谦编《宋文鉴》不取俪偶之词,而特录此碑。淳化二年(991),因事贬为静难军行军司马。邠州苦寒,徐铉不御毛褐,因得冷疾,不久病卒,年76。 徐铉为人简淡寡欲,朴直无矫饰。善书法,好李斯小篆,臻其妙;又工隶书。精文字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亲自镂版流传,世称“大徐本”。学识渊博,文章沿溯盛唐张说、苏颋“燕许大手笔”风格。才思敏速,凡有撰述,不喜作草,援笔立就。常言:“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工诗,握笔而成,时出名篇俊句。同时人冯延巳云:“凡人为文,皆事奇语,不尔则不足观。惟徐公率意而成,自造精极。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涊纤阿之习。”(《五代诗话》卷3引)。宋初诗坛,流行宗法白居易的“白体”诗,徐铉、李昉都是代表作家。 著有《骑省集》30卷。又有《吴录》20卷、《质疑论》若干卷。其《稽神录》谈神异之事,多出于其门客蒯亮手笔。 张展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98-489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