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舒 |
释义 | 冯舒1593—1649 明末清初诗人。字己苍,号默庵。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为人鲠直,敢作敢为,不避权势,小人嫉之如仇。曾选同郡亡友数十人诗为《怀旧集》,因其中明显流露家国兴亡之感,“语涉讥谤”,遂被人构陷,死在狱中。他是明清之际的诗人,论诗推尊李商隐和“西昆体”,崇尚唐诗选本《才调集》和六朝诗选《玉台新咏》,一以情深辞艳为旨归。他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丙戌岁朝二首》之一:“投老余生又到春,萧萧短发尚为人。世情已觉趋时便,天道难言与善亲。梦里山川存故国,劫余门巷失比邻。野人忆着前年事,洒泪临风问大钧。”表达故国遗民对明清易代的无限感慨,表现自己不肯臣服新朝的坚贞品格,沉痛挚切,充满着一片真情;而语言朴素,则又因题制宜,不同故常。当时他与胞弟冯班齐名,并称“海虞二冯”,他们都是以钱谦益为首的虞山派的重要作家。生平著作,后人辑有《默庵遗稿》。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71-167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