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水浒传的演变
释义
水浒传的演变

古代作品研究著作。严敦易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3月出版。该书依靠较为丰富的史料,对有关“水浒”故事传说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产生过程,各种刻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水浒传》的作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分为“历史上的宋江”、“传说的形成”、“说话表现的形式”、“在元代”、“多种版本出现的时期”、“发生了作者问题”、“最近的三百年”、“总结”等几个部分。作者详细分析了“水浒”故事传说赖以产生的复杂的环境背景,并据以将“水浒”故事的产生经过断为3个阶段:“萌芽茁发期”——以抗金为主要题材;“融合炼铸期”——以英雄人物出身经历及行为为主体,抗金的题材减少;“凝固定型期”——抗金题材几乎完全消失。作者认为,在南宋时期,“水浒”故事便用“说话”的形式流传着;到元代,“水浒”故事已到了成熟时期。本书作者认为:《水浒传》编写于元末明初的观点是不可置信的,因为元末农民大起义给予《水浒传》的影响并不显著。这种说法也不合于自南宋起已有了“水浒”传说和话本的具体演变规律。

作者根据对《水浒传》形成过程的考察,还就《水浒传》的作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水浒传》的形成,是自“说话”递承而来,不是一个人的创作。就是加工、编纂、润色、整理,也无从确指主名,施耐庵是流传本书的,可能他就是说话人。罗贯中则似是位书林人物,是出版家,而不是作家。《水浒传》的作者只能有一个象征的代表,此人应以施耐庵较为妥当。

该书是建国以来较早对《水浒传》的作者、版本和成书过程作全面、系统研究的论著。虽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未必妥当,却启发了对这些问题的争论和探讨,有助于繁荣对《水浒传》的研究。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50-125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3: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