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国事真悲 |
释义 | 新国事真悲 近代章回小说。全名《绘图爱国醒世小说说唱新国事真悲》。2编4卷10回。傅幼圃著。1917年校经山房(上海)石印本(与《英雄血泪》合刊),线装2册。卷首有唐畴序及人物绣像4幅。 本书为历史小说,以说唱的形式,叙述了从鸦片战争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故事从林则徐禁烟写起,至签订《北京条约》为止,即从道光二十年(1840)至咸丰十一年(1861),时间跨度为20年左右。作品对于本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战况、《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战况、《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出笼、北京圆明园的焚掠、《北京条约》的签订等等,无不予以详略不同的叙述。作品的具体内容与历史的固有事实基本相符。作者的爱憎感情和褒贬态度也相当分明:对爱国重臣林则徐,爱国将领杨芳、关天培等,极力加以赞扬;而对优柔寡断的道光、咸丰皇帝,胆小如鼠的琦善、奕山、恭亲王等满洲显贵,却给以无情的挞伐。譬如:道光皇帝先是支持林则徐的查禁鸦片;继又屈服于英国的坚船利炮,将林革职,而派琦善与英国议和;当琦善擅自作主,答应了英国的苛刻条件,私订《穿鼻草约》,道光皇帝又勃然大怒,宣布与英国开战。身为万乘之尊,手握一国之权,竟如此胸无定见,三翻四覆,其国政可想而知。咸丰皇帝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前,自顾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致使北京城破,圆明园被焚,自己也呜呼哀哉。 本书以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章回小说形式,演述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宣传爱国主义,抨击卖国主义,甚至对当时至高无上的皇帝也直言不讳,因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惟作者对农民起义持否定态度,是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张意馨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5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