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仙子 |
释义 | 水仙子 北曲牌。又名〔湘妃怨〕、〔凌波仙〕、〔冯夷曲〕,属双调,又入中吕宫、南吕宫,与〔黄钟·古水仙子〕、〔商调·水仙子〕及南曲大石调引子不同。《钦定词谱》谓“水仙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句法据《北词广正谱》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共8句7韵或8韵,末句必为仄仄平平。首3句可作3句对,也可作两句对,奇一句。3字句亦宜对,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鹜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乔吉)其中“冷”、“忽”、“酒醒”、“笛凄”为衬字。此作首3句全对。〔水仙子〕为常用曲牌,变格颇多,皆在正格基础上有所增减。可作小令,元散曲中不少佳作。亦可用入套曲。 吕薇芬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4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