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宋八大家 |
释义 | 唐宋八大家 唐代古文家韩愈、柳宗元与宋代古文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8人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共同的倾向是提倡散文,反对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明道适用,形式为内容服务。语言上要求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文能达意,自然顺畅。写法上善于把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自由灵活地运用于散文创作。他们注重作家个人的修养,讲究文章的气势与力量,提倡内容充实,清新流畅的文风,扭转了骈文长期统治文坛的局面,确立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新典范。 就个体创作看,8大家的散文成就很高,但内容有别,文风各异。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于论说、杂感、传记、碑志、书信等形式皆有创获,文章气势磅礴,热情洋溢,妥贴排奡,雄奇姿肆。其行文骈散互见,长短兼施,排比铺陈,波澜起伏,浑灏无端。但有时失之古奥生涩。柳宗元的论说文思想犀利,精深细密,特别是其山水游记,善于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然山水的优美佳丽,并往往在写景之中寓以身世遭际之感,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欧阳修之文叙事怀人,状物写景,委婉含蓄,平易流畅,纡徐曲折,语句圆融轻快,声韵和谐优美。苏轼才华横溢,下笔为文,无所束缚,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其文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又如万斛泉源,波澜叠出,变化无穷。王安石之文论证说理,文辞奇峭,推阐深入,凝炼矫健,传志叙事,生动有致,法度谨严,笔力简峻。苏洵之文辩析精微,明爽骏快,踔厉风发。苏辙之文汪洋澹泊,一波三折,秀杰传神。曾巩之文沉稳谨严,质实赡裕,柔婉深切。 宋代以后不少人积极编选刻印8家的散文,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选韩、柳、欧、曾、苏洵、苏轼、张耒7家为1编,可见当时8大家之名尚未出现。明初朱右编选有《八先生文集》,8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编《文编》,唐宋部分除8家之外,一概不取,稍后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44卷,此书流传很广,从此8大家的名称才正式确立。 魏崇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21-502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