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唐初体 |
释义 | 唐初体 古代文学术语。指唐高祖武德年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前将近百年的诗歌风气。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标举唐代诗歌风气的演变,“以时而论”,分为5体,“唐初体”是其中之一。严羽在“唐初体”下注云:“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由此可见,所谓“唐初体”主要是指这一时期在齐梁陈隋遗风影响下的绮碎浮华的诗歌风气。这时的诗人,如陈叔达、虞世南、欧阳询、李百药、上官仪等,他们“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新唐书》卷201),用诗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点缀升平,通过应诏奉和的诗作形式,吟咏艳情,侈张荣遇。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们遵行上官仪所创造的六对、八对程式,“自栉字比,非古非律”(叶燮《原诗·内篇上》)。所以初唐诗体,是一种在内容上既缺乏气骨,在形式上又缺乏创造的萎靡羸弱的诗体。这种诗歌体之所以形成和延续,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相沿已久,积习难返,唐初的大多数诗人还不能自觉地摆脱它的顽固影响;二是唐王朝新的统治者和贵族集团需要一批文人来歌颂功德,点缀升平,这样,那些专门奉承皇帝的应诏诗和应诏诗人便大量产生。这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了初唐诗歌那种“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涎之说,骋末学之博闻,饰雕虫之小技,流宕忘返,殊途同致”(魏徵《群书治要序》)的局面。这种诗歌风气沿续了将近半个世纪,要等到初唐后40年,“四杰”出现,陈子昂倡导诗歌革新才逐渐转变。 韩小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2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