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柳青
释义
柳青1916—1978

当代作家。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28年在高小读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在榆林县陕西省第六中学学习,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和中外文学名著。1934年入西安高中,翌年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任《救亡线》编辑。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任学联刊物《学生呼声》主编。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到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后以记者和特派员身份到部队。1940年回延安,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工作。

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从1938年起,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38年至1942年,主要是蹲机关“闭门造车”,或者根据到下面“做客”得到的印象进行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误会》、《牺牲者》、《一天的伙伴》、《在故乡》、《喜事》等(收入短篇小说集《地雷》)。这些作品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心理描写较为细腻,生活气息亦较浓郁,但人物性格模糊,思想内容失之浮浅。

第2阶段,他的生活与创作均有显著变化。从1943年2月起,他到米脂县民丰区三乡当了3年乡文书,由生活旁观者变为实际工作者。参加减租减息、反奸除霸以及组织变工队等项工作,在生活中他经受了“痛苦的磨炼”。根据这段生活体验,他创作了第1部长篇小说《种谷记》(东北光华书店1947年7月印行)。这部作品以陕北解放区组织变工队,实行集体种谷为中心,反映农民在生产互助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作品人物繁多,个性不够突出。柳青谦称“我才在转弯”,“《种谷记》只是我的头一个习作”(《转弯路上》)。抗战胜利后,他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1947年3月,陕北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胡宗南整编三十六师,扭转西北战局。柳青根据到沙家店一带调查得到的材料和感受,写了第2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9月出版)。它比《种谷记》有所长进,但在人物塑造和场景描绘方面,仍然失之于粗疏。

第3阶段,1952年以后,他深入基层,潜心创作,取得重大成就。他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任编委、副刊主编。主动要求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安家落户,居住长达14年之久。他任县委副书记,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自1953年始,构思第3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第1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创业史》(第1部)与《种谷记》、《铜墙铁壁》相比,思想、艺术均有新的飞跃,标志着柳青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被称为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史诗性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被译成英、日、德、西班牙等多种文字,蜚声海内外。这期间他还出版了散文特写集《皇甫村三年》(1956年)、中篇小说《狠透铁》(1959年)等。

“文化大革命”中,柳青受到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但仍以惊人毅力修订再版了《铜墙铁壁》和《创业史》第1部,改定了《创业史》第2部上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9月出版),在《延河》连载了下卷的前几章。1978年6月 13日病逝。

牛运清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5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