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关于现、当代两个三十年文学的估价问题的讨论
释义
关于现、当代两个三十年文学的估价问题的讨论

当代文艺思想论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文艺论丛》1980年第3期刊登赵祖武的论文《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事实——关于“五四”新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估价问题》。该文把新中国30年当代文学和“五四”以后的30年新文学加以简单对照,得出结论说:“我们认为前者并没有真正地、完全地继承后者的传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这一传统。”作者是从3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上述结论的。“首先从作家方面看”,老作家进入新中国“没有写出更好作品”,“当代新作家在许多方面赶不上鲁、郭、茅等‘五四’前辈”,“再从作品方面看”,当代文学中的英雄人物日益“标准化”,以至发展到“样板戏”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而“五四”新文学的成功作品中“几乎都是写小人物的”,“当代文学许多作品的思想性往往是显而易见的,而‘五四’新文学代表作的思想意义却显得隐蔽、含蓄、耐人寻味;“再从文艺思想斗争方面来看”,“五四”新文学每次斗争都解放了思想,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而当代文学的斗争却没有振奋起作家的革命精神,相反,却使之畏首畏尾,甚至搁笔辍耕。赵祖武的这些见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新文学论丛》编辑部于1980年11月5日邀集在京评论家、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就赵文提出的问题举行座谈会。与会者中,有的对赵文的基本观点表示赞同,并进一步给予发挥;有的认为赵文立论偏颇、简单化,缺乏说服力。《作品与争鸣》杂志1981年第11期报道了这个座谈会的情况。《文艺报》1981第7期发表了黄修已的《重要的问题在于总结历史经验》一文,不同意赵祖武对前后两个30年文学作“抑此扬彼”式的比较。黄修已认为,对于“五四”后两个30年文学不能只作比较,“也应该注意作联系起来的思索”。后30年文学,不仅其成就同前30年分不开,就是它的缺点、错误,有的“早在前30年已埋下根子”。只比较两者的区别,不注意两者内在的联系,只能给人以割断历史的感觉”。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能够深入下去。

杨振昆,益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31-233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