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庚 |
释义 | 林庚1910—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青少年时期先后毕业于北京师大附小、附中。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创办中文系的刊物《文学月刊》。“九一八”事变时参加赴南京请愿团。返校后决心改写新诗。 于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同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的助教,并担任郑振铎主编《文学季刊》的编委,负责新诗方面的组稿工作。1934年夏在北京民国学院任中国文学史课兼课讲师。次年,又兼任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讲师。但仍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学创作,于1934年秋出版《春野与窗》。其后从写自由体诗转向探索格律体诗,并分别于1935年、1936年出版了探索格律诗的尝试之作《北平情歌》和《冬眠曲及其他》。还写了为格律诗答辨的文章《质与文》。 1937年至1947年间在厦门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开设“新诗写作”等选修课。并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古代文学研究上。1947年离开厦门大学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重新开始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探讨新诗创作的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参加了历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并担任过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编委等职。在1950年和1959年先后开展的自由诗与格律诗论战期间,曾先后发表《九言诗的五四体》、《再谈新诗的建行问题》等八九篇文章,对新诗的格律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1947年到1964年,先后在各报刊上发表了数十首以“九言诗”为中心的格律体新诗。 1952年院系调整后,林庚一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担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他把重点放在文学史、楚辞、唐诗以及诗歌艺术分析等方面。著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中国文学简史》(上卷)、《诗人李白》。主编过《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天问论笺》。先后发表过《盛唐气象》、《唐诗的语言》、《陈子昂与建安风骨》、《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红楼梦中所反映的新的意识形态的萌芽》、《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边塞诗随笔》等论文二三十篇。他研究古典诗歌,特别注重寻找诗歌发展的规律,旨在为今天的新诗创作提供借鉴。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62-35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