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死不着 |
释义 | 死不着 当代诗集。张志民著。知识书店1950年初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8月、1960年1月、1978年11月多次出版,1983年4月新版。本集收诗人1947年至1949年的诗作5首(叙事长诗4首,短诗1首)。此集是诗人的成名作。这些诗后来全部收入诗集《家乡春天》,其中《王九诉苦》、《死不着》两首还收入《张志民诗选》。1960年前的版本卷首有萧三写的《序》,集子中的5首诗都是写中国北方农村1947年土地改革中,贫苦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的故事。 《王九诉苦》展现了“王九”这户旧中国的农民,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跋涉的悲惨情境:“窗棂儿刮断雪堆门,/深更半夜冻死人”,“二娃瘦成个光翅鸟,/喊爹呼娘好心焦”,“狂风卷天雪铺地,/二娃在娘怀里断了气”,“野山洼把儿埋,/一把茅草当被盖”,“我含泪盖上把黄沙土,/孩他娘扒出抱起哭”。这些充满血和泪的诗句,记录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凄惨境遇。解放后,王九吐出了胸中的苦水:“王九的心里象开了锅,/几十年的苦水流成河”,“你逼死我父命一条,/你逼着我葱葱上了吊”,“我十几年的苦营生没挣过你的钱,/你把我全家十冬腊月往外赶”。王九的这些血泪控诉激起了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无比仇恨。 《死不着》叙写一个经历57年悲惨生活、终于获得解放的农民内心的欢欣和喜悦:“请来先生写封信,/告诉毛主席大恩人”,“写上我是个受苦人,/写上我今天翻了身”,“如今我有房又有地,/五十七岁还当了新女婿”,“一心跟着毛主席的道儿走,我‘死不着’变成了‘活不够’”。诗中真切地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斗争翻身的历史。 《野女儿》诉说解放前农村穷苦妇女的不幸遭遇。诗中的语言,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如“天上的星星数不完,/李家的土地没有边”,“李霸天的心是马蜂针,/李霸天的咀是米汤水”,“李霸天的手是斩人剑,/李霸天的肚子是血瓷罐”。短短几句,把李霸天的咀脸勾画得淋漓尽致。野女的丈夫被地主毒死,为着救儿子的病,她忍心卖了女儿。“死了男人卖闺女,/穷人的活路在哪里?”在公审的法庭上,野女控诉道:“我一肚子冤枉一肚子账,/钢钉钉在铁板上”。“穷人的苦处数不清,/苦水在心里冻成冰”,“过冰山呀跳火海,/共产党把我救起来”。诗人用清新、朴实、形象的语言,再现了一部活生生的血泪史。《喜欢》和《接喜报》这两首诗,描写翻身后的农民参军上前线、英勇杀敌立功劳,妇女在家搞生产、接喜报的喜悦心情,富有民歌色彩。 屈家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1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