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宝塔诗
释义
宝塔诗

古典诗歌中杂体诗之一。从1字句到7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书写上使每句或每两句的字数依次递增,成形如宝塔,故名。原又称“一至七字诗”,后因最长字数增至8字句,甚至9字句,故以“宝塔诗”统名之。今传最早的宝塔诗是唐代张南史的《花》、《月》、《雪》、《泉》、《竹》、《草》6首。此体盛行于唐代。据计有功《唐诗纪事》,白居易“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这些“朝贤”,有王起、李绅、令狐楚、元稹、魏扶、韦式、张籍、范尧佐等,还有白居易本人。另外,唐人刘禹锡。鲍防、严维等,也都作过宝塔体诗。宝塔诗还有不少变格,甚至还有以其为联句诗的。如唐人严维、鲍防等8人,就曾作有《一字至九字诗联句》。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8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