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元稹
释义
元稹779—831

唐代文学家。字微之。河南(河南洛阳)人。8岁丧父,其母亲自教授书传,9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15岁时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举,拜左拾遗。因多次上书言利害,为执政者所憎恨,出为河南尉。元和四年,拜监察御史,奉使东蜀,劾奏违法官僚,平雪冤狱,名动三川。后主持东都御史府,又论奏和处理了10余起重大案件,于是得罪权贵。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九年,调任唐州从事。元和十年,还京。不久又出为通州司马。元和十四年,转任虢州长史,同年入为膳部员外郎。唐穆宗即位后,深爱其《连昌宫词》等诗,因而被擢升为祠部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升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长庆二年(822),升任宰相。同年罢为同州刺史。翌年,改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入朝为尚书左丞。次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卒于任所。终年53岁。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诗在当时颇负盛名。穆宗时,嫔御多歌元稹诗,宫中号为“元才子”。元稹与白居易友谊深厚,俩人唱和酬答之诗世称“元和诗体”。他的文学观点也与白居易一致,强调诗歌的政治讽谕作用,推崇杜甫“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乐府诗创作经验。他最先注意到了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的乐府诗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如《田家词》揭露了官军的暴横,同情农民的疾苦;《织妇词》反映了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西凉伎》抒写了国土沦丧的感慨;《估客乐》借用旧题,揭露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但元稹乐府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不及白居易。他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揭露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一向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并称。他的悼亡诗七律《遣悲怀》3首也很有名,其中“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句,感情真挚,如话家常,显示了律诗通俗化的倾向。另有传奇《莺莺传》,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西厢记》即取材于此。《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元氏类集》300卷、《元氏长庆集》100卷,与白居易合撰《元白继和集》1卷、与独孤郁、白居易合著《元和制策》3卷。《全唐诗》卷396至423存其诗28卷。《全唐文》卷647至655存其文9卷。现存《元氏长庆集》60卷。明马元调辑《补遗》6卷。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印行影宋抄本《元氏长庆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冀勤点校的《元稹集》。

苏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