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法西斯细菌
释义
法西斯细菌

现代话剧剧本。5幕。夏衍著。1942年8月作。初载同年12月《文艺生活》第3卷第3期。重庆文聿出版社1944年6月改名《第七号风球》出版单行版。1946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以原名重新排版,内收《代跋》2篇,介绍创作经过和表现手法。后经作者对个别文字作了改订,收入1953年7月和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夏衍剧作选》和《夏衍选集》,以及1984年9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夏衍剧作集》(第2卷)。

1942年初作者从香港脱险回内地后,目睹许多“真诚地相信着医术之超然性的医师们”,都被日寇“从科学之宫驱逐到战乱的现实中来”,于是他决定“把一个善良的细菌学者作为我们悲剧里的英雄”,并将主题确定为“法西斯与科学不两立”(《代跋一》)。剧本以1931年至1942年为背景,描写细菌学家俞实夫曲折的觉醒过程。“九·一八”前夕,留日学生俞实夫获得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但中日关系恶化的形势,促使他回到上海从事研究工作。“八·一三”后,因他的妻子是日本人,女仆坚决辞职,女儿寿珍也被同学们骂为“小东洋”,他只得移居香港。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捣毁了他的“科学之宫”,并当场枪杀了爱国青年钱裕,他才从血淋淋的事实中醒悟到:“法西斯细菌不消灭,要把中国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可能……”于是他回到桂林,决心参加“扑灭法西斯细菌的实际工作”,等到胜利后再继续他的研究。剧本还写了对俞实夫起衬托作用的高级知识分子赵安涛和秦正谊的形象。

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指出该剧是“夏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更加成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其“戏剧冲突真实、具体、生动,主人公塑造得突出、典型”,主题“表达得深刻动人”。王瑶也说,“素描”、“淡彩”是夏衍剧作风格的特点,但该剧“戏剧色彩是比较浓厚的”,在性格刻画上“所下的功夫也更多”(《读〈夏衍剧作选〉》)。该剧1942年10月首演于重庆,后在各地普遍上演。

庄浩然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2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