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沧州集 |
释义 | 沧州集 古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孙楷第著。中华书局1965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册。该书收录作者30余年间发表于各种杂志上的论文40余篇。共分6卷。以《唐代俗讲轨范与其本之体裁》诸篇为第1卷,以《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为第2卷,均为论述小说之作。卷3《傀儡戏考源》诸篇、卷4《元曲新考》诸篇皆论戏曲。《九歌为汉歌辞考》等为第5卷,论诗词歌赋。《评余冠英乐府诗选注》等为第6卷,主要探讨了训诂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著者早年研习训诂、校勘之学,在业师杨树达及陈垣等学者影响下,继承了清代朴学家的传统。收入该书的40余篇论文大都材料丰富、论证扎实,不少见解的权威性已被学术界所承认,有些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如卷1《读变文》一文,从训诂的角度对“变文”的释义作了阐释。他认为,“变”并非音译,而是“奇异非常之谓也”。卷2的《三言二拍源流考》等文章,在小说研究领域内,首先从版本目录入手,这在小说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清中叶以来,《三言》《二拍》的选辑本如《今古奇观》等颇为流行,这些选辑本或割裂原书,别为标目,或袭其名称而与原作无涉,《三言》《二拍》本身反而难见。有鉴于此,著者作于1931年的《三言二拍源流考》,对《三言》《二拍》的版刻源流,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引出其他学者研究《三言》《二拍》各篇所描写的故事来源,也即“母题”的兴趣。在《水浒传旧本考》一文中,著者最早提出了自宋代以来有关水浒故事传说的流传中,形成了南北两个系统和百回本《水浒》写成于元代的看法。 收录于卷3的《傀儡戏考源》和《近世戏曲的唱演形式出自傀儡戏影戏考》提出宋元以来的戏文杂剧的唱演形式主要受更早的傀儡戏、影戏的影响的观点。卷4的《辑雍熙乐府本西厢记曲文序》一文对雍熙乐府辑本和明王骥德校本《西厢记》作了详细比勘。同卷《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一文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撰文论证杨东来评本不是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3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