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宋琬
释义
宋琬1614—1674

清初诗人。字玉叔,号荔裳,别署二乡亭主人。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吏部郎中,出任陇西道等职。顺治十八年擢浙江按察使,因族人诬告与山东于七农民义军相通,遂被捕下狱,家人亦被系,3年始得释。此后留寓吴、越一带,至康熙十一年(1672)重被起用,授四川按察使。次年入京觐见,适逢吴三桂兵变攻陷成都,他因家人留蜀不得脱,惊忧而死。

宋琬明末已有诗名,入清后诗名更盛。他初在京师与严沆、施闰章等相酬唱,时人称为“燕台七子”,后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王士禛《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可见他在清初诗坛的地位。他生当明末清初战乱频仍之际,仕途经历坎坷曲折,“丰少屯多”(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6),其论诗主写“穷愁孤愤之音”(《王敬哉诗序》),创作中也以抒写生活中的穷愁哀伤为主要内容。时人称道其诗,多着眼于其中抒寄幽愤,吴伟业《宋玉叔诗文集序》即说他“羁累憔悴,浮沉迁次之感,一假诗文以发之”,“抚时触事,类多凄清激宕之调”。不过,他认为诗中幽愤应有所节制,说“怨也至,忠孝之至,而非愤恚怼怒之谓”(《王雪洲诗序》),因而诗中虽多悲苦之调,总的格调仍是“怨诽而不怒”(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其诗较少触及现实矛盾,而是通过身世之感和赠答唱酬间接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心。各体诗中,古诗歌行苍劲雄健,《从军行送王玉门之大梁》、《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诸篇可代表其风格;近体诗对仗工整,颇多壮语,如“少华西来朝白帝,太行东望走黄河”(《登华山云台峰》),“九曲流从星宿海,五陵烟锁帝王都”(《登西岳庙万寿阁》);绝句则诸多清丽,近于晚唐诗风。晚年诗风愈见苍老雄肆,为人所称道。

著有《安雅堂全集》、《未刊稿》,以及《入蜀集》、《二乡亭词》、乐府《祭皋陶》等。

丁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03-320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