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炤 |
释义 | 杨炤1617—1692 清代诗人。字明远,号潜夫。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入清后,隐居不出,专力于诗歌创作。杨炤诗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民生疾苦。如《吴侬谣》、《纪异》、《雪》、《甘泽歌》、《久阴感时述事》、《宇宙》等等,写出了在自然灾害、“公家征敛”、官吏巧取豪夺等重重逼迫下百姓痛不欲生的悲惨处境,生动地再现了在所谓康熙盛世中百姓实际的生活状况。表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二是抒写故国之思。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念念不忘先朝:“身是崇祯士,生从万历年。衣冠叨圣代,毛发长尧天。”(《辛亥三月十九日》)“崇祯初载尚尧天,莫说嘉隆万历年。”(《上元》)“偶见嘉隆万历钱,长怀全盛泪潸然。”(《今日》)字里行间,充满了民族感情。杨炤诗“词浅意深,质而有文”(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1)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得到钱谦益、吴伟业、宋琬等人的称赏。著有《怀古堂诗选》12卷。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9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