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郑观应
释义
郑观应1842—1922

近代散文家。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慕雍山人、罗浮待鹤山人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由父郑文瑞授业,攻读经书,学习科举时文。咸丰八年(1858),在香山应童子试不中,乃奉父命弃举业,到上海从叔父郑秀山(新德洋行买办)学商并习英语。次年到英商宝顺洋行做杂务。十年(1860)任宝顺洋行轮船公司买办。以后又担任过英商太古洋行轮船公司总理。在此前后的数十年间,郑观应除在外资公司任职外,也向在华外资企业投资,参与清政府创办的许多重要洋务企业的筹建和管理,同时自办金融、运输以及采煤、采金、缫丝、玻璃、印刷等近代工矿企业。从光绪八年(1882)二月郑观应正式脱离太古公司,出任李鸿章建立的轮船招商局总局帮办起,即由买办商人转变为民族资本家。中法战争期间,郑观应以道员衔奉调赴粤会办湘军营务。他“锐志报国,拚效涓埃”(《〈海行日记〉序》),积极主张抗法,反对李鸿章的和议活动。曾只身深入西贡、新加坡、暹罗、金边等地侦探敌情。甲午中日战争中,他也曾多次向当局提出御敌建议,提供许多重要的敌方军事情报。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年1月),他在广东参加反美华工禁约运动,被众人推举为广州拒约会主席。辛亥革命后,郑观应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厌恶军阀混战局面,蛰居上海,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922年5月病卒于上海招商公学宿舍。

郑观应是近代早期卓有成绩的散文家。他宣传维新主张的散文著作和随笔札记,突破了桐城古文“义法”、“雅洁”的约束,从实际出发,说理详明,语言通俗简朴,情感恳切,文笔清新。著有《盛世危言》、《盛世危言后编》、《罗浮待鹤山人诗草》等。1988年4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夏东元编辑的《郑观应集》上、下册。

汪松涛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6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