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保卫芦沟桥
释义
保卫芦沟桥

现代话剧剧本。3幕。中国剧作者协会会员集体创作。上海戏剧时代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8月重版。卷首有中国剧作者协会《代序》(阿英执笔)。再版本增收郭沫若《题词》。1937年7月15日,中国剧作者协会举行成立大会,决定集体创作一个多幕剧。当场拟定3幕剧提纲,确定由于伶、王礁、张季纯、张寒晖、章泯、许晴、崔嵬创作第1幕,崔嵬执笔,郑伯奇、张庚整理;王震之、马彦祥、凌鹤、姚财晓、姚莘农创作第2幕,凌鹤、王震之、马彦祥执笔,孙师毅整理;宋之的、阿英、陈白尘、陈凝秋、舒非创作第3幕,宋之的执笔,夏衍整理。仅3天完成初稿,第5天即付印。

剧本第1幕“暴风雨的前夕”。写在芦沟桥附近,日军夜战演习,所到之处,毁坏庄稼,拆毁民房,强拉民夫,杀人放火。为保卫国土,保护群众,我29军奋勇抗击。第2幕“芦沟桥是我们的坟墓”,写芦沟桥附近的王家店,深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强行进行搜查,占领村庄,奸淫烧杀。中国军队士兵们愤怒万分,但上级命令“和平阻止敌人前进,避免冲突”。敌人在继续逼近,士兵们忍无可忍,喊出:“誓死守卫芦沟桥,芦沟桥是我们的坟墓”的庄严呼声。第3幕“全民的抗战”,写宛平城已是一片瓦砾,广大市民主动参战,北平学生慰问团上火线慰问。上级命令守军撤离,但士兵们不愿撤离,一齐冲上前去,“把鬼子赶出去”的呼声震天动地。郭沫若题词指出:“芦沟桥虽然失掉了,我们仍然要保卫芦沟桥。”《保卫芦沟桥》是反映中国人民神圣的全民抗战的第1个大型剧本,也是抗战戏剧集体创作的成功尝试。

萧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