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诗是“平民的”还是“贵族的”讨论
释义
新诗是“平民的”还是“贵族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五四”以后,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新诗作者的注意力逐渐由诗的形式转向诗的内容。1920年3月,康白情撰文认为“诗是贵族的”,因此“不必强求人解”(《新诗底我见》)。1922年1月,俞平伯撰文提倡诗的平民化,认为“平民性是诗的主要质素,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因此,应当“推翻诗的王国,恢复诗的共和国”,“努力创造平民化的诗”,让诗“还淳返朴”。如果失去了平民性这一主要的素质,就会导致“诗国的复亡”(《诗底进化的还原论》)。同年5月,梁实秋在《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一文中认为,“诗是贵族的”,“好诗实是大半为多数人所不能解的”,并且“实现平民的生活,不是人人份内的事”。6月,俞平伯又署名蘋初发表《评〈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一文,批驳了梁实秋关于“诗是贵族的”的说法,认为“有心的诗人,看见众生底疾苦,都该早早到民间去”。与此同时,东峦发表《让我来搀说几句》一文认为,“无论谁们,尽有作诗人的资格,不一定绅士或贵族才配谈诗的”。这场讨论,推动了新诗运动向纵深发展。

潘颂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5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