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张孝祥
释义
张孝祥1132—1169

宋代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原籍和州历阳郡乌江县(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建炎三年(1129)九月,其伯父张邵使金,父张祁及叔张邴皆补官。张祁为明州观察判官,张孝祥即生于鄞县方广院之僧房。约10岁时,曾随父渡江居芜湖。16岁领乡书;18岁,居建康,从同乡蔡清宇学习。22岁,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擢进士第一。起初,试官汤思退媚秦桧,已录秦桧之孙秦埙为榜首。宋高宗复阅对策,见秦埙策皆秦桧语,特擢张孝祥而抑秦埙第三。既登第,乃上疏请表岳飞忠义,昭明公道,播告中外,益遭秦桧忌恨,父张祁被诬系狱,会秦桧死得释。张孝祥得提前召对,为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六年,改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次年,又转宣教郎,不久,除秘书郎。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绍兴二十九年,被汪彻劾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三十年,除知抚州,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隆兴元年(1163),由仪司郎官转朝散大夫,复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扶植善类,抑制豪强,庭无滞讼,多有善政。隆兴二年,以权臣张浚召赴行在,入对,痛陈国家萎靡之弊。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数月后被劾落职。乾道元年(1165),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乾道三年,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次年,徙知荆湖北路安抚使。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退居芜湖。张孝祥文思敏捷,早有才名。著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词集之单行者有《于湖先生长短句》5卷,拾遗1卷,均存。

张孝祥生当南宋,壮怀激烈意气豪迈,不忘恢复。然而,当时投降派势力方张,其抱负无法舒展。于是,忠愤激切之情,抑郁不平之气,蕴积于胸,发而为词,脱口便饶有劲气,“虽但得于一时燕笑咳唾之顷,而先生胸次笔力皆在焉。今人皆以为胜东坡。”(谢尧仁《于湖集》序)比如,“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六州歌头〕);“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水调歌头〕);“休使沙场虏骑,尚余匹马空还”(〔木兰花慢〕);“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水调歌头〕);“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旗,谈笑扫胡尘”(〔水调歌头〕)。忠愤之气,足以震聋发聩,可谓笔酣兴健,骏发踔厉,有苏轼笔意。谢尧仁《于湖集》序称他:“雄略远志,其欲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羶腥者,未尝一日忘胸中”,亦于此可见。这类词作,或抒写报国无路之幽愤,或揭示中原父老“忍死望恢复”之深情,或抨击当权者苟且偷安之丑行,皆音节急促,激情奔放,有“惊涛出壑”之势,感人至深。至于其〔念奴娇〕《过洞庭》、〔西江月〕《丹阳湖》、〔浣溪沙〕《洞庭》以及长调词作〔多丽〕等,皆即景生情,因事寄意,显示自己胸怀洒落、忘情物外、“肝胆皆冰雪”的高尚情操。且情景交融,意境高妙,有清隽自然之趣,则表现出另一种风格。其文富于变化,气势飞腾,“有凌轹坡仙之意”(谢尧仁序)。诗则“规模苏诗,颇具一体”。纵横兀傲,奇崛不凡。尤工翰墨,以清劲奇伟见称。

赵兴勤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7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