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棋王2
释义
棋王2

当代中篇小说。阿城著。初载《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11月北京作家出版社曾以《棋王》为书名出版过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作品以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为背景,突出写了知青王一生(外号“棋呆子”)两件大事:一是吃,二是下棋。王一生出身贫寒,挨过真正的饿。他对于吃,十分郑重、虔诚和精细,而且吃相甚恶:“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惨无人道”。王一生虽然俗而且呆,但他不偷不骗,靠诚实的劳动养活自己,他活得实在、磊落,甚或壮烈。王一生对下棋着了“魔”,有时竟不顾百里之遥,去找人对弈。王一生迷于棋,一是表现他对那场乱糟糟的政治运动的厌烦和躲避:“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二是表现他的理想和精神追求。他拜一个以“捡废纸”为生而精通棋艺的老头为师,奉“为棋不为生”为圭臬,时时处处维护中华棋道的纯洁与尊严,不仅棋艺超群,而且人品高尚。他希望参加象棋比赛,但听说倪斌通过送礼打通关节,便感到受了莫大污辱,“被人作了交易”,拒不参加比赛。他“把性命放在棋里搏”,9局连环,车轮大战,获得全胜。弱体托出了强魂,寒门养出了高士,在逆境中锤炼出正直、自尊的人格。“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象人”。王一生既着重“衣食”这个“本”,又不“囿在其中”,在精神上自有追求,自有境界,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作品多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质朴、精警传神,在淡淡的冷静的叙写中,蕴含无尽的感喟和痛楚,于朴讷若拙中包孕着丰富动人的哲理。《棋王》发表后,评价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作品通过棋呆子王一生,表现了一种传统的人生哲学,一种东方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堪称文化寻根小说的奠基之作。作品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

李云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05-560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