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任晓远
释义
任晓远1926—

当代诗人。朝鲜族。原名任镐,笔名百川、光芒、采玉等。朝鲜咸镜北道赴战岭人。3岁随父母离开家乡流浪,经西伯利亚至吉林延边定居,时年5岁。童年和少年时代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只有母亲讲述的美丽传说和动人的神话故事、朴素的民谣给他生活的希望,文学的种子播入了心田。16岁小学毕业,家庭无力供其升学,私自考入牡丹江工业学校。毕业后入新京(长春)师范学院专修科。1945年抗战胜利,参加革命,在家乡当小学教员并积极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参加除奸及土改工作。1945年冬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第一篇诗歌《黎明的红线》。1946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47年调《人民新报》任编辑,发表诗歌《翻身的铁岭河》,这是他的处女作。1948年调哈尔滨《民主日报》当编辑,此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及抒情诗《信》。1949年参加创办延边《东北朝鲜人民报》。此后曾在延边地委从事文艺工作,担任《延边日报》编委,陆续创作了一批诗歌、小说、报告文学,译介了一些国内著名诗人的作品。1950年,当美国把侵朝战火烧到他的家乡时,他写下了痛斥美帝强盗行径的短诗《给我一支枪》(载1950年11月24日《东北朝鲜人民报》)。1951年至1958年,相继写下诗作《乡村的女话务员》(1951)、《向着抗美援朝的更大胜利》(1952)、《姑娘们在歌唱》(1954)、《贵粉妮》(1955)、《延边》(1957)及《啊,杨梅熟了……》(1957)等和部分歌词。1956年曾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1959年创作的《光荣啊,我的祖国》(载《诗刊》)被评为建国10周年延边优秀作品。 自1959年起担任延边文联、作协的秘书长工作。“文革”中曾被下放农村劳动,1974年回延边歌舞团工作。1976年后任延边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延边分会主席,写有《火车司机之歌》(1977)、《我们的新春》(1978)、《我们的周总理》(1978)等诗篇。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出约500余篇作品,出版的诗集有《金达莱》(北京民族出版社1957年朝文本)、《母亲的怀抱》(延边人民出版社1979年朝文本)。另有电影文学剧本《海兰江幻想曲》(《延边文艺》1979年第2期)。

赵光,韩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6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