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柔敦厚 |
释义 | 温柔敦厚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语出自《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温柔敦厚”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诗论主张的归纳和概括,它要求作者遵从特定伦理规范,在写作中保持平和的态度,采用含蓄的手法,自觉为统治者的政治教化服务。《毛诗大序》中所强调的“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义”,可以视作对“温柔敦厚”的具体阐发。“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复杂影响。长期以来,它压抑了人民的反抗精神,维护了统治者的“尊严”,扼杀了文学批判现实的尖锐锋芒。为此,一些进步的文论家曾从不同角度提出过责难。然而,它对中国诗歌讲究蕴藉含蓄的美学传统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3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