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诗潮》关于新诗方向问题的讨论
释义
《新诗潮》关于新诗方向问题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1948年6月,上海新诗潮社举行茶会,讨论新诗的方向问题。与会者肯定了新诗的大众化方向,一致认为文艺“要表现真实的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思想精神以及人民的生活要求”。围绕中国新诗社陈敬容等人的创作,意见有所分歧。刘岚山认为他们不过是在“搅些云云雾雾的东西”,只能称做“糊涂文学”,应予反对。紫墟(宋元)、吴视、罗山等人则认为,提倡大众化的诗歌,并不排斥和否定“知识分子气文艺”,关键在于看他们的作品是否能“反映现实”、“摇撼现实”。既然他们的诗作反映了“当前人民底意志和要求”,“写出群众心底里的悲愤”,就应当予以肯定。否则,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就将无法解释。对如何实行新诗大众化的问题,会上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刘岚山认为重要的在于付诸实践。王采和罗根提出要“先改变诗人的生活”,提高诗人的思想水平,然后才可能真正为人民歌唱。向前则以为立场问题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求我们自己首先是人民中的一分子,肯定了我们的立场,然后再谈到写诗”。参加茶会的,还有丰村、麦紫、罗迦、李白凤等人。

这次讨论会,对新诗继承“五四”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充分发挥战斗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6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