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台阁体
释义
台阁体

明代一种诗文风格。它主要流行于永乐至成化期间的上层官僚之中。这类诗文的内容多为歌功颂德之辞,形式上雍容典雅。其代表作家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其他如金幼孜、王英、王直、李时勉、陈敬宗等人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台阁体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它可以说是阁职渐崇的产物。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永乐时期。朱棣当上皇帝后,即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但在永乐时期,品位尚低。到了仁、宣时期,不仅品位提高,而且阁权迅速增长。这也与“三杨”特殊身分有关。他们都是仁宗居东宫时的旧臣,为维持其皇太子的地位起过重要作用,因而深得仁、宣二帝的信任。而且,他们在内阁任职期间也都很长,杨士奇为43年,杨荣为37年,杨溥为22年。所以,这些参与最高权力的文人学士,也必然要求诗文创作很好地为其政治服务。这样,台阁体也就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当然,台阁体的形成和发展也有诗文本身的内在因素。早在明建国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写的一些应制诗文就颇有些台阁气,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状元郎吴伯宗的诗文台阁气则更重。

《四库全书总目》曾经指出:其“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于此。”只是在适当的政治气候下,这种台阁体诗文得到了迅速的流行和发展,待到成化以后,其坛坫下移到李梦阳等人手中,他们发起了猛力的冲击,其影响也就逐渐消失。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3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