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凌行正 |
释义 | 凌行正1930— 当代编辑出版家。河南省潢川县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部队从事文化工作和文艺创作,历任部队文工团创作员、军区创作室创作员、军区政治部文化科长等职。1955年至1957年,参加总政主持的《志愿军一日》的编辑出版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初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先后任小说编辑组组长、副社长兼副总编、社长兼总编,《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和《昆仑》的主编。1980年至1982年,他负责《解放军文艺》的小说稿件的编辑工作。1983年至1985年,他分管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的编辑工作。1985年底起,由他主要负责并担任终审的大型系列丛书有“当代军人风貌丛书”(15卷)、“新中国纪实丛书”(已出版5种)、“戒严一日”(上、下集)以及“昆仑文学丛书”、“战友诗丛”等。 编辑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发现和扶植文学新人。广州军区创作室主任崔洪昌、成都军区创作室副主任杨景民当战士时,文学创作刚起步就得到他的帮助。李存葆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由他加工修改后编发,并鼓励李由写报告文学尝试写小说,不久李写出了《高山下的花环》。方南江、李荃的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最后一个军礼》系由他发现并担任责任编辑。他组稿并任责编的王中才的小说《三角梅》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由他首先联系的作者海波,连续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小说《呵,兵!》、《彩色的鸟,在哪里飞徊?》,后者获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他对获奖作品《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著)、《元帅外交家》(何晓鲁著)、《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著)、《霜重色愈浓》(铁竹伟著)等。也都给予过关注。 编辑工作之余,他还从事文艺创作和文学评论。由他执笔创作的反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话剧《边哨风云》受到观众欢迎,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观看后曾给予赞扬并接见了他。他创作的歌词《活着的黄继光》、报告文学《杨建章》获总政治部颁发的创作奖,散文《高处不胜寒》等获成都军区、四川省颁发的文学创作奖。已出版散文集《关山情》以及与人合著的反映西藏边防生活的诗集《高原短歌》、《洛桑丹增颂》。他撰写文学评论文章,对海波等作家的创作给予了及时的评介。 何奈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6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