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闯王 |
释义 | 李闯王 现代话剧剧本。阿英著。1945年3月写于华中敌后根据地苏北。华中新华书店1946年初版。同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初版,列为“戏剧丛刊之一”。共5幕。新华书店1949年5月初版,列为“中国人民文艺丛书”。1980年4月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版《阿英剧作选》,附作者“《李闯王》编演纪事”。1945年5月6日新四军三师八旅文工团在江苏益林镇首演,导演阿英。1955年4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民族剧院在布拉格首演,并成为该院保留剧目。剧本写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苦战十年,力量逐渐壮大。当时河南、陕西一带大旱,穷苦百姓纷纷投奔闯王,同时得李岩兄弟等的协助,整饬军纪,爱护人民,废除苛捐杂税,分粮于民,深得群众拥护,万众欢唱《迎闯王》。起义军占领西安,直取北京,迅速推翻了明皇朝统治。闯王进京后,丞相牛金星、大将刘宗敏被胜利冲昏头脑,军纪涣散,贪污腐化。内部日渐分裂,互相倾轧。明将吴三桂领清兵入关。闯王骄傲轻敌,兵败山海关。由于军纪混乱,失去群众支持,致使吴三桂及清兵长驱直入。闯王虽匆匆登上皇位,无奈立即退出北京。兵败河南,又错杀功臣李岩兄弟,众叛亲离,一败涂地。30年后,闯王隐居石门夹山普济寺,自称奉天玉和尚,忏悔自己过错,愿将一生失败的教训,借晨钟暮鼓,告诫人世。 1944年3月,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作者即以郭文为基础,用他广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写成5幕话剧。情节生动,气势磅礴,寓意深邃,发人深思。延安《解放日报》报导演出盛况,对剧本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剧本塑造了李自成这个朴质粗犷,思想相当复杂的农民英雄形象”,“以三百年前的历史题材,提醒从农村进入城市的革命队伍,注意吸取教训,同样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萧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735-273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