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牡丹诗社 |
释义 | 牡丹诗社 近代诗社。中法战争之后,唐景崧升任为台湾兵备道,进驻台南。因其雅好文学,尽力罗致台湾本士文人入其幕府,并于公务之余,举行文酒之会,饮酒赋诗。光绪十七年(1891),唐景崧复升任台湾布政使,进驻台北,于是正式动议组建诗社。以其身居高位,一呼百应。恰值林鹤年由大陆来台,带有数十盆牡丹花馈赠于唐,于是即以牡丹名其诗社,正式成立。主要社员有丘逢甲、林鹤年、施士洁、汪春源、谭嗣襄等。诗社成立后,活动频繁,其方式多为集会吟诗。光绪十九年(1893),唐景崧将社友之诗或联句汇刊为《诗畸》。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台湾沦陷于日本,唐景崧回归大陆,社员也风流云散,该社遂无形解体。该社是近代台湾的第一个诗社,随之而有栎社、台湾南社的成立,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不无影响。 丘铸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7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